融合信息技术 培养关键能力——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市级公开周活动学科剪影(三)

【发布日期:2018/3/22 8:47:10】 【作者:admin】 【关闭

融合信息技术  培养关键能力

——福州教育学院附中市级公开周活动学科剪影(三)

物理组掠影

        3月16日上午,物理教研组在初、高中年段开设了六节市公开课,分别是初二赖晓嵋老师执教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初三阮新宇老师执教的《质量与密度》复习课,高一张炳坤老师执教的《动能的改变》,高二卢清老师执教的《感应电流的方向》,高三李勇顺老师执教的《天体运动》复习课,高三邹帆老师执教的《按“图”索骥——高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其中赖晓嵋老师的公开课还作为福州市初二年段的岗培课。
       在这六节公开课中,老师们能熟练地将希沃软件、电子白板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互联网+促进物理学科教与学行为转变”和“智慧课堂背景下高中物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的课题理念。并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贯穿课堂,由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言,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受到教研员及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初二赖晓嵋老师开设的《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分别测量在水平面和斜面上铁块对测力计的压力大小来突破压力与重力大小的关系,在此过程中利用白板展示台很好的将实验数据投影到屏幕上方便于大家读数。在分组实验中,利用铁块下陷的格数非常直观的显示出铁块对海绵的压力的作用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赖晓嵋老师使用了导学案教学,语言富有亲和力,非常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做游戏,分组与演示实验等多种形式,让课堂气氛和谐又宽松,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三阮新宇老师在《质量与密度》的复习课中,以测牛奶密度为主线,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发现密度实验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让学生在设计实验中“用”所学过的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让复习不再是枯燥的重复学过的知识点。课堂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手机互联网技术把学生实验过程的照片及实验数据实时上传到大屏幕,做到现场及时点评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高一张炳坤老师的《动能的改变》利用自然的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功和能的关系强化学生物体具有能量,能够对外做功,能量越大,做功本领越强,做工过程实现了能量的转化,整个教学过程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评。

 

       高二卢清老师开设的《感应电流的方向》,通过给学生设置疑问:重物为什么会缓慢降落?从而引出感应电流方向的教学内容。该堂课中突出理论来至于实验,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得出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通过数据的总结和归纳,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高三李勇顺老师的《天体运动》,按构建思维导图脉络制作课件,将重难点知识制作成微课,课前通过QQ群把微课传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提出疑问,教师收集问题,在课上通过重点知识梳理,引导学生掌握构建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完善物理知识体系,即“授人以鱼”也“授之以渔”,培养学生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高三邹帆老师的按“图”索骥——高中物理图像专题复习课,充分将信息技术合理的融合到课堂中,利用“智慧课堂”系统,能及时统计和反馈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估。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可以将学生的课堂作业投射到屏幕,方便进行批注和讲解。
       经过物理组所有老师长时间精心的准备,周五的物理公开课取得了圆满的成功。